-
以房养老试点惨淡收官:4地2年仅有59户投保
作者:康尔乐养老床作者:康尔乐护理床日期:2016年06月05日 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2014年7月1号起,保监会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四地推出“以房养老”试点。然而项目运行两 年来,并没有取得预期中的效果。截至今年5月20号,全国完成业务投保流程的仅有47人、38户。专家认为,“以房养老”试点效果不佳,除了观念的问题, 也是市场的理性选择。
所谓“以房养老”,就是拥有房屋完全产权的老年人,将其房产抵押给保险公司,继续拥有房屋占有、使用、收益和经抵押权人同意的处置权,并按照约定条件领取养老金直至身故;之后,保险公司获得抵押房产处置权,处置所得将优先用于偿付养老保险相关费用。
但是“以房养老”试点近两年,投保的家庭数和人数增长速度一直缓慢。专家分析认为,“以房养老”首先就要面对中国的传统观念。
南开大学风险管理与保险系教授朱铭来说:“要把老人的房子作为资产抵押出去,以便于成为他老年养老收入的来源。中国大部分老年人还是希望把自己的资产传给子女,所以本身这个产品就不是一个大众化的产品。老年人把房子押出去,如果他享受不到几年就不幸去世,那么房子如何折价,包括对他的继承人或子女未来还能继续保留些什么权利,这个可能需要一个关系的协调。”
保险公司对“以房养老”的业务也并不热衷。朱铭来指出,在定价的过程中如何体现公平、合理?实际上相当于一大笔钱给老年人,做终身养老年金的规划。房价未来 是什么走势。保险公司有规避风险的仪式,老年人同样有。房价涨了,老年人会感觉亏了;房价大跌了,保险公司又感觉经营上会出现风险。这就需要未来对产品设 计进一步合理化,需要更精细化的设计。
目前国内的以房养老产品设置比较单一,并没有考虑到老年人的多样需求,都是保险公司自说自话;与此同时,老人通过“以房养老”兑现的钱和理想存在差距,也削弱了他们对以房养老产品的兴趣。
对广大老年人来说,还是希望现款变成一个实打实的现款服务。最核心的问题也是,如果不把财富传给子女,一方面可能他没有子女,另一方面有子女, 但他们可能出于种种原因不方便照顾老人,所以更多地体现在照顾、照料。照顾的责任、照料的责任转嫁给机构、社会来完成。货币怎样买到相对应的照顾、护理服 务,更多是要把产业链做好。
保监会:扩大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范围
一是探新路,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将国务院加快发展现代保 险服务业和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等文件要求落到了实处,探索出了一条养老融资的新路,为有房产但养老资金不足的老年人增加了一种养老选择,使老年人的“死 钱”变成了“活钱”,满足了老年人希望“居家养老”和“增加养老收入”的两大核心养老需求。 二是得实惠,有效提高了老年人的可支配收入,显著改善了退休生活质量,得到了参保老人的充分肯定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