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老龄化问题 不宜简单理解为“养老”
作者:康尔乐养老床作者:康尔乐护理床日期:2018年05月26日 过去很多年,人们大多认为老年人最需要的是“养”,因此才有了“养老”的说法。时至今日,伴随我国经济发展壮大,社会老龄化在不断加深,一些实际情况已经同以往大不相同,简单把老龄化问题理解成养老问题的观念需要扭转了。
老龄化涉及到的问题非常复杂,而且老年人所需要的不仅仅只是“养”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当前的老人更需要一种全新的老年生活方式。而且,老龄化问题,也不仅仅只是增加养老负担的问题,也会形成新的服务和新的产业,我们需要全面研究和实践,去解决老龄化问题。
同时我们也需要去学习各国应对老龄化和解决老龄化问题所作出的努力,取得的经验,来助力中国老龄化问题的解决。
与十几年前相比,我国老年人的家庭结构变小,但老龄服务需求却在日益增长,而且这种需求越来越多元。城乡老年人收入平稳增长,身体好一些的老年人的闲暇生活更加注重品质和时尚,渴望接受新鲜事物,有的老人则渴望“老有所为”,身体差一些的老人对上门看病、康复护理等医疗健康类服务需求尤其旺盛,对宜居环境要求也更高。
老人的需求多了,要求高了,社会面临的责任也更重了。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的调查显示,随着人口老龄化水平持续提升,老年人家庭结构问题已显端倪。一个直观的数字是,老年人子女数量已经从2000年的平均4个子女减少到2015年的平均3个子女。
从家庭层面来看,人口老龄化导致家庭养老负担变重,让家庭养老功能外化压力不断增大,这意味着代际矛盾可能随之而来;从社会层面看,社会化养老方兴未艾,老龄产品市场发展相对滞后,很多人或者部门、机构等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结构变化还没有做好准备。
考虑到老龄形势的动态变化,如果仅就当前老年人的问题来解决问题,看不到这些问题背后隐藏的风险,未来的老龄化问题就会更加严峻。
因此,要形成全民行动的格局,应该针对不同阶段的不同特征,提出动态、务实的老龄化战略;要立足长远,未雨绸缪,加强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顶层设计,让全社会参与到解决老龄化问题中来,为提高每个人的老年生活质量水平积极作为。
比如,要帮助老年人树立科学的老年观,让他们正确对待衰老和疾病,提高他们融入社会的能力;要在非老年人中树立养老保障意识,引导青年人有意识地安排人生计划,从健康、知识、技能、经济等多方面做好老年期准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