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极应对老龄化:提高老人独立性和参与能力
作者:康尔乐养老床作者:康尔乐护理床日期:2018年10月25日 人口老龄化是始终贯穿我国 21世纪的基本国情,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是我国一项长期发展战略。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会长刘维林表示,加快推动我国老龄事业和老龄产业的发展,还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学会作为老龄问题研究的国家一级社团和重要学术智库,在服务国家老龄事业重大发展战略方面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开展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从理论和实践上结合落实国家有关开展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的重要抓手。学会还将结合国家形势任务需要和自身优势,积极组织专家学者进行多学科多领域的相关研究,力求为解决我国新时期人口老龄化的基本问题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杜鹏就《新时代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发展报告(2018)》报告解读中指出,报告不仅系统回顾了我国应对老龄化的各种举措,提出分析结果和创新建议。同时重视整理全国和各地区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丰富统计资料和具体做法,实现了理论分析和量化研究的有机结合。
报告在研究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是以问题为导向的,因为老龄化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抓住关键问题研究思考。报告坚持以改革的方向进行论述,系统回顾近些年来我国应对老龄化各种举措,实际上就是认识深化改革的过程,并提出分析结果和创新性建议。在每个报告中几乎都有借鉴国外应对老龄化的一些经验,并对这些经验做出分析判断而提出择善而从的建议。
我国人口学、老年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邬沧萍教授指出,新时代背景下,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不仅要加强顶层设计,同时要统筹协调推进。我国长期处于农耕社会,近代老龄科学十分落后,多是从西方引进和学习的,处于“跟跑”的状态。但是,如果从传统的老年医学、老年认知和老龄价值等知识而论,我国“治未病”“养生”和孔子的“六十耳顺、七十不逾矩”,还有“乐而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等理念,比希腊和罗马时代对老龄问题的认识有过之而无不及。
只是在西方文艺复兴、工业革命和科学革命兴起后繁荣起来的各门自然科学,如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医学天文等,在社会科学领域里的经济学、社会学、人口学等比我国先进,而在这些交叉学科基础上产生的老龄科学,我们显然落后很多。我们开始的时候只能学步、跟跑,改革开放后我国老龄工作、老龄事业、老龄科学研究大踏步前进,相信将来会并跑乃至领跑。
积极人口老龄化,“积极”绝不仅是一个加强语气的形容词,还有着丰富的科学内涵。积极看待老龄社会,积极看待老年人和老人生活,老人是人的生命的重要阶段,仍然可以有所作为、有进步、有快乐的人生阶段。仅有老年人的积极性是远远不够的,全社会的老龄观,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为老人生存和生活创造良好的环境。
邬沧萍指出,我国人口在20世纪50—70年代的高出生率是导致今天老年人规模庞大的根本原因,日益增长的庞大老年人群必须依靠现有的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来解决。保障和改善老年人的民生始终是应对人口老龄化根本性的问题。仅仅依靠放开生育和鼓励生育是不够的,我们要把重点放在改善和民生。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提高老年人独立性和参与能力,发挥老年人正能量、减少老年人对社会的依赖、通过早期干预把失能和半失能人数降到最少,使依赖程度减少,这些是当今的上策。
-
相关文章